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律藏 > 律部 >
  • 天台菩萨戒疏下

    三十六对境无誓戒。前之十愿劝令通发。今
    对境起行。要制身心举能作难事。而显持令
    识毁禁之陋。故别别于境对治楚毒之言遂
    得此事。知非持心相续人情多怠无誓结犯。
    别具三缘。一对治起过信施等境。二不兴别
    誓。三虽发速忘便犯。就文为三。初标名结前
    生后。次作是下列出别誓。三而菩萨下违制
    结犯。初结前。持佛禁戒者生后。次文自有一
    十三文。初对色境立猛火刀山誓制于身业。
    次五对信心供养境誓制身口业。次一对信
    心礼敬珍宝境铁锤破身誓重制于身业。次
    五对五尘制言于意业。后一总身口咸愿成
    佛道如文。次五对四事者。衣服为一。饮食汤
    药为二。房舍为三。卧具为四。一对施卧具卧
    热铁地誓。四对施汤药百?刺身誓。五对施
    房舍投热铁镬誓。次一如文。次五对五尘中
    对见色心刀?挑目誓。二对闻声心千锥搀耳
    誓。三对嗅香心千刃割鼻誓。四对尝味心千
    刀断舌誓。五对触细滑心利斧斩身誓。故觉
    意三昧内约六根对于六尘外约六作。谓行
    住坐卧语默作作于此等心达即法界。六度具
    足。法界无着即布施。不伤空有即持戒。忍于
    二边不辱中道即忍辱。不杂有无名精。念念
    趣中名进即精进。法界体寂即禅定。寂常照
    即智慧。六度互融即三十六。一念具足名曰
    持心。即是今文不破戒义。次愿一切皆成佛
    道。即四弘之一一须三资即摄于四。何者不
    断烦恼焉能度他。经云若自有缚能解彼缚。
    无有是处不学法门暗于药病不愿成佛度生
    不尽。余三互具准此作之。此是大士本怀对
    治之最。故列居后冠前。三十七故入难处戒。
    身为道本藉以进修。既有难缘故入妨道招
    世讥谤是以制犯。此有五行。一二时头陀。二
    游方缘。三坐禅。四安居。五布萨。一一别具四
    缘成犯。一是难处。二知有难。三为修行。四故
    入便犯。就文为四。初明游止所应。二若行下
    列出难处。三一切下制不应入。四若见违制
    结犯。初文又二。初略举三行时节道具。不列
    说戒游方。次而菩萨下别释五行夏居摄坐
    禅也。初言二时头陀者。二时不寒不热头陀
    游方无有妨损。冬寒夏热但可坐禅。头陀西
    音此云抖薮。抖薮十二种过令成三德。四分
    律中具列十二。衣二表成解脱德遮成恶故。
    食四表成般若德资慧命故。住处六表成法
    身德。是所依故。衣二者一但三衣二粪扫衣。
    食四者常乞食不作余食法一坐食一抟食。
    处六者一兰若此云寂静。二冢间。三树下坐。
    四露地坐。五随坐。六常坐并缘佛性之性。三
    观圆修等破三惑。空观破见思即般若德成
    报身。假观破尘沙即解脱德成应身。中观破
    无明即法身德成法身。虽三而一即一而三。
    十二头陀理无异辙。言结夏安居者要期此
    住也。多制出家菩萨。在家菩萨必无他缘安
    居亦善。应云。菩萨大士一心念(女言大姐)。我假名
    菩萨某甲今依僧伽蓝乃至某甲宅前三月夏
    安居。四月十六日已后应云后三月夏安居。
    房舍破坏修治故(三说若在俗宅除此句也)。对首人报言。依
    谁持律者。答言(某甲)。和上此见滥用法界安居者。
    既乖真教。人法俱非。以法界为所安何须用
    结。今文令安乃成徒设坏乱圣法。非魔何谓。
    火燧者出火物也。古因燧人出火故名出火
    之物为火燧也。故论云攒燧改火。次别释中
    言十八种物者。三衣为一。经律各为一。佛菩
    萨像各为一。余名可见。经律者得法华意开
    权显实妙理无殊。今从能开即大乘经律。言
    布萨者此云净住。不限多少故下至一人。不
    同声闻众法局四。若对首心念亦同此文。闻
    锺入堂等说偈并同声闻无乞欢喜。维那浴
    筹时改罗汉为菩萨(浴筹竟打一下云云)。敬白诸佛子等合
    掌志心听。此南阎浮提大唐国某州某县某
    寺僧伽蓝所。我本师释迦牟尼佛遗法弟子
    出家在家菩萨二众等。自惟生死长劫乃由
    不遇无上慈尊。今生若不发出离之心恐还
    流浪。故于是日同崇三宝渴仰大乘共宣传
    菩萨戒藏。以此功德资益天龙八部。唯愿威
    光自在皇帝圣化无穷。大子诸王福延万叶。
    师僧父母常保安乐见闻随喜宿障云消。恶
    道三途灾殃自殄。回此功德誓出娑婆。上品
    上生阿弥陀佛国(打一下)。诸佛子等谛听。此菩
    萨戒藏三世诸佛同说三世菩萨同学。众中
    有未发菩提心未受诸佛大乘戒者出(三说打一下)。
    诸佛子等谛听。众中未发菩提心未受诸佛
    大乘戒者已出。汝等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
    间。能舍邪归正发菩提心断恶修善持菩萨
    戒行菩萨行不(答能打一下)。诸佛子等谛听。众中谁
    小小者收护(三说打一下)。诸佛子等谛听。外有清净
    大菩萨摩诃萨入(三说一下)。诸佛子等谛听众中小
    者已收护。外有清净大菩萨摩诃萨已入。内
    外寂静无诸难事堪可行筹。广为布萨。我假
    名菩萨比丘某甲为众行筹作布萨事。众当
    一心念作布萨。唯愿上中下座各次第如法
    受筹(三说行筹竟打一下)。诸佛子等谛听。次行在家菩萨
    筹(三说打一下)。诸佛子等谛听。此一住处一布萨。出
    家菩萨若干人在家菩萨若干人。各于佛法
    中清净出家和合布萨。上顺佛教中报四恩
    下为含识各念阿弥陀佛一切普诵(次请上座说戒同声闻法
    请)。敬白大众众请比丘某甲为众诵戒。某甲比
    丘梵音戒师升高座(诵戒人具仪礼三拜已互跪云)。我假名菩萨
    比丘某甲(词同声闻行香说偈)。诵戒毕各说自庆偈云。诸
    佛出世第一快闻法奉行欢喜快。大众和合
    寂灭快。众生离苦安乐快。戒师礼谢云。我假
    名菩萨比丘某甲稽首和南敬谢大众。众差诵
    戒多不如法恼乱大众。愿众知慈施以欢喜。
    言各各披九条等(去声呼)。制令出家菩萨设不曾
    受声闻律仪。若受菩萨戒亦异辨三衣。加法
    受持非制重着。三衣条品受法同声闻。但云
    菩萨一心念我假名菩萨比丘某甲为异(云云)。
    言一一如法者总结五行故云一一如法。谓
    住处无细虫无梵命等难也。次列出难处中
    总有十二。初恶国界者二国交战也。二国王
    者不信三宝也。三土地高下者出入危险也。
    四草木深邃者为虫兽所依也。五师子六虎
    七狼八水九火十风十一劫贼十二毒蛇。三
    制不应入中言一切者略列如上广不可尽。
    凡能损害并名为难故云一切。言乃至者不
    言游方布萨坐禅。初举头陀越取夏坐故云
    乃至。结犯如文
    三十八众坐乖法戒。入道清众时异邪徒不
    以俗年为尊卑。但用戒法为前后。崇释文之
    义轨摧世流之慢幢。以受戒为真生。故先受
    为长。别具三缘。一身在众中。二知受时节。三
    坐不依次便犯。就文为四。初标名总列。次莫
    如下举外人为诫。三我佛法中下重示所制
    之法。四而菩萨下违制结犯。初言次第等者
    若先小后大一切俱开。若先大后小在大则
    大在小则小。又此方大小无分亦宜顺于时
    处。比丘等者此等不同。若其出家则内二众
    自分先后。故云王子出家与庶人同类。若其
    在家于外二众而为次第。王家男女在家亦
    然。不分即真而俗。非谓男女依戒杂坐。余三
    如文
    三十九不劝修福讲解利生戒。大乘威力难
    可思议。非唯资益冥途。固能救现危难。不为
    讲解幽显无闻。失利处深。是故圣制。别具五
    缘。一解讲大法。二无诸难缘。三遇安危境。四
    无慈救心。五不为讲解便犯。就文为三。初制
    劝自他修于福业。次而菩萨下制利生修于
    智业。三而新学下违制结犯。初文先列四事。
    一建立僧房。二山林园田。三立作佛塔。塔谓
    藏圣身骨之处。供者福多同不殿堂形貌安
    处。故阿含经明。梵尼尸比丘?称攀?鹗币?br> 欢喜心执火照塔。后值释迦身体光明二十
    八天身光不及。又十二因缘经云。八人应起
    塔谓佛菩萨支佛四果轮王。佛塔八层已下
    渐减。乃至初果二层。后分云。轮王无级四果
    四级支佛五级佛十三级。亦云支提即无舍
    利者也。今从最胜藏佛舍利故云佛塔。四立
    安居坐禅处所。一切等者总结示立处也。凡
    是一切可行道处。皆应如上立僧房等四以
    为道缘。是故制之。次制讲利生中又二。初标
    名总劝所见有情皆须利乐。故云应为一切
    等。经诠定慧二学律即戒学。菩萨律仪既是
    通途利生故举三学令说三身三德。戒学即
    法身定学即解脱慧学即般若。若疾病下别
    列所讲之境。于中为三。初对报障劝讲所犹
    通。通皆有故亦总举经律。谓报身疾病王国
    干弋寇贼竞兴。生缘丧死师长亡化。忌晨七
    七若自若他皆应讲说大乘。令观报阴即法
    身德。则用法身而为对治。次齐会下于利衰
    境即对烦恼障劝讲。凡是齐会永福之处行
    人远归亲宾相遇。治生经求及遭水火恶风
    黑色所吹船舫无有的瘼。或在江河大海值
    罗刹鬼。烦闷逼切唯专佛性之戒。开解义理
    令观烦恼即般若德。故云此经律也。即用报
    身而为对治。乃至下第三对业障劝讲。烦恼
    既多不可说尽略列三五。续举业障故云乃
    至。一切等者总举也。三业之因杀盗等别故
    云一切。三报者一切之业并有三报。此身造
    业即此身报名为现报。此身造业次生受报
    名为生报。此世造业二三生后方受其报名
    为后报。身在八难名八难业。犯于七逆名七
    逆业。或在牢狱为他拘系手足故云??械等。
    三业毒并多。若单若双或约一人或约七人。
    若疾病者即杀业也。此等不同并是业报无
    逃避处。亦局讲戒令观结业即解脱德。故大
    乘三藏并诠三身对治从别。故文所列有别
    有通。若能顺教利乐有情感圣冥加解脱众
    难。设未感圣但害肉身。自他临终闻薰成种。
    当当值佛莫不因兹。故制菩萨常令讲说大
    乘经律三德之义。而新觉下结犯行解未具
    并名新。次如是下第二结劝。指广中梵怛梵
    坛声相近此云默摈。恶口恼僧故加此罚。彼
    品之中广明斯是故指之。自下大段第五明
    斯义。是故中又二。初正释次结劝
    第四十为师简择戒。菩萨利生有缘便应。何
    容千里求请反起嗔恶之心弘誓有乖。故制
    犯也。别具五缘。一自解戒法。二前人求受。三
    彼无七遮。四反起恶心五不即为受便犯。就
    文为三。初标名立制列出不应简择之人。二
    应教下制应简择业报衣服。三但解下举是
    显非违制结犯。初如文。次文又三。初简示衣
    色。青谓空青石青等黄即黄褐赤谓干陀色黑
    谓屋尘黑色等紫土色。此等五色互相参染名
    不正色。凡是所著皆令染坏故云一切。次若
    欲下令简业障。言七逆者于五逆上加杀和
    上及阿?梨。出佛身血者今末代虽无此事。
    若毁塔坏寺焚烧经像亦是其类。破羯磨转
    法轮僧者。佛灭度后虽无别邪羯磨破正羯
    磨及破初转四谛之理。而为遮碍。亦此流类
    耳。圣人者四果僧也。三出家下示于正法。大
    小律仪并同斯制。若净名经中时二比丘礼维
    摩诘足乃是闻法致敬。法华经中不轻菩萨
    礼拜四众盖是观性平等表示法身。忘犯利
    物非佛所制。此中乃是菩萨恒式不得妄引他
    文言佛制礼俗。三举是显非违制结犯如文
    第四十一为利作师戒。自行若立方可化人。
    今乃无所知诈言能解。志希名利不为益他
    自坠陷他。是故制犯。别具四缘。一内实无知。
    二外求他境。三为贪名利。四授菩萨戒便犯。
    就文为三。初标名示其正解。次若不下出无
    知相。三而菩萨下违制结犯。初犯。初言七遮
    者七逆障戒故名为遮。言犯十戒等者教忏
    悔法。十戒即十重也。言三世千佛者谓礼过
    未及现在千佛。过去庄严劫中始自华光如
    来终至?称攀?稹N蠢葱撬藿僦惺甲匀展?br> 如来终至须弥相佛。现在贤劫之中始自俱
    留孙佛终至楼至如来。言种种异相者或闻
    空中声言?衬岵亍;虻糜”圩髅鹱镒值取1?br> 得灭罪者遮性俱灭。若依小乘作法忏悔性
    罪不灭。如?H盗杀妄等性本是恶名为性
    罪。如饮酒等佛制令持违制故犯名为遮罪。
    凡是性罪受与不受犯即获罪持即得福。若
    其遮戒不受犯无罪。故受戒之人于性戒上
    各加一遮遮犯性罪。故遮戒上唯护一遮。持
    则德遍虚空犯则遮性双结。忏乃违制复本。
    清净负财负命果地仍酬。故知小乘性罪不
    灭。问遮戒不受持得福不。答随对一境持得
    一福。不同于受起增上心羯磨言下遍法界
    发。故经云宁可一时发一切戒(由羯磨故)。不可一时
    犯一切戒(无羯磨故)。又璎珞云有犯者名菩萨无犯
    者名外道。今从大果观相改往双遣故令忏
    灭。言若无好相乃至亦不得灭者。明曾受后
    退菩提心及造增上十恶犯于十重。此二失
    戒之人并中下心而犯十重。不失戒人忏不
    见相罪亦不灭名为无益。既非七遮并许重
    受。故云而得增受。天宫云捡梵网下卷云亦
    不得灭。戒字误耳。是故菩萨得重重受而无
    舍法。言失戒者善戒经云有二因缘失菩萨
    戒如上列。除此二缘乃至他世流转四趣戒
    体恒在(云云)。言对首等者对菩萨僧可灭恶者
    请为忏主云。菩萨专志我某甲今请菩萨为
    犯轻垢忏悔主。愿菩萨为我作忏悔慈愍故
    (三说)。次正忏悔(胡跪合掌)。菩萨专志。我某甲为故不听
    大乘法等犯轻垢罪。今向菩萨发露忏悔。忏
    悔则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发露知而不
    敢覆藏。愿长老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
    萨(三说忏悔主云)。自责汝心应生厌离(答云今此依唐三藏羯磨出之)。
    言一一好解者于前七遮十重四十八轻分别
    解释。故云一一等。若不下次示无知相。暗教
    相大乘经律三学并昧故云不解大乘等。暗
    于圆理故云不解第一义谛。不解二字通冠
    于下。暗于大乘次位故云不解习种性等。言
    习种性者习以成性即是发趣十住位也。二
    长养性者分别药病长养化导。梵网下卷有
    性种性。因前习性以成此性云性种性。并十
    行位。三不可坏性及道种性即十回向位。此
    位深极故喻金刚而不可坏。能见中道种性。
    四正法性亦名圣种性。即十地中圣道现前
    故名为正。此约行布历别名目。若圆教位具
    如华严。初发心住八相成道得法身本。名虽
    同别义。并圆融四十二位皆破界外障理微
    细无明。具如法华玄等解释(云云)。言其中多少
    等者暗于观法行相也。若别若圆智断不同。
    传为多少。十住空观为入十行假观为出故
    云出入。十禅支者根本四禅。三乘通修偏圆
    无隔故须善解婆娑问云。禅支十八实体有
    几。答云但十。余名同故。初禅五支一觉二观
    三喜四乐五一心。?心名觉细心分别名观。
    悦心名喜悦身名乐。能令心王专一名一心。
    初二是对治喜乐是利益。一心支者为二所
    依。二禅四支。一内净二喜三乐四一心。无前
    觉观之根净名内净。是对治支余三名同准
    倒初禅。三禅五支一舍二念三慧四乐五一
    心。离喜不悔名舍。爱念三禅名念。解知之心
    名慧。此二对治。余二名同例前可知。四禅四
    支。一不苦不乐二舍三念四一心。舍心相应
    内心中容。异于三禅名不苦不乐。此一利益。
    余三名同例前可见。今略标宝体故云十支。
    谓初禅五支二禅一支三禅三支四禅一支。
    观法既多故云一切行法。此结行相也。一一
    等者总结不解教理位行也。三违制结犯
    第四十二为恶人说菩萨律仪戒。戒律名秘
    藏不妄授人。将恐邪外之徒见文昧旨。暗于
    通塞谬生谤说无益自他。是故制犯。别具四
    缘。一对邪恶人。二知是。三为利养。四随说一
    戒便犯。就文为三。初标名立制。次是恶人下
    明不肯受戒之过。三而菩萨下违制结犯。初
    言于未受等者。问既言未受菩萨戒者并不
    得说。若俗其类盖多今时诵说咸无甄简斯
    犯者众。此义如何。答佛意多含今应从义。地
    持既云欲受戒者先为说相。令预观察能持
    不能持。即是通为信心未受者说。又出家二
    众初禀四分律仪。若人若教咸皆劝发上品
    之心。为无上菩提求三聚净戒。三聚净戒何
    法不摄。小乘既无三聚义。咸已发圆菩提心
    法乃随人。五篇通于大小。涅??菩萨圣行广
    列十戒五支。故知此土僧尼四分律仪并是
    菩萨之戒。法华开显人法咸圆。殊途同归何
    小之有。但无谤说诵说俱开。若尔不须互受。
    答互受乃增其条品。心体义无重发。形俱无
    作约世现行彼彼业体。道共之戒横竖一也。
    遍法界发为横。他世他不亡名竖。言千佛大
    戒者总举贤劫之数也。邪见者外道恶人之
    外平常不信名为邪。除国王者王设邪见亦
    乃开之。恐疑诬说于法损害也。次明不肯受
    戒之过。通举邪外等名恶人。不信不受无惭
    无愧如畜生也。虽有心而无识义同无心。故
    譬木石。内法无分故名外道。无圆正见名为
    邪人。三违制结犯。言七佛者一切诸佛同禀
    此戒。从近略举故言七佛
    第四十三故毁禁法戒。菩萨律仪乘戒两具。
    二死舟楫彼岸津梁。今反自犯加复毁之。或
    云恶说空无持无犯。或云诸佛方便怖入。不
    信冥扶戒神潜卫。此良田?稗。戒海死尸。谤
    方等收。愆逾七逆。随所犯外别制斯戒。别具
    四缘。一信心受戒。二有所对境。三故起毁心。
    四随毁一戒便犯。就文为二。初标名呵责。次
    若毁下违制结犯。初又三。明不消世利。次五
    千下明鬼神呵责。三一切世人下明举世嫌
    骂。初文二失。一失现信施。二盗王水土。为过
    去国土所舍地水与持戒者。无戒输税不得
    盗名。今戒税俱盗行盗饮。故诸鬼神呼为大
    贼。次鬼神呵责者戒全利物神护鬼敬。今既
    毁犯神去鬼欺。故有五千遮前而骂贼。恶其
    行来扫后而灭踪殄其所止。三举世嫌骂。次
    违制结犯并如文
    第四十四不敬经律戒。解不孤然依教而得。
    法身父母诸佛所师经卷所在之三宝具矣。
    身有微解责彼私恭解从教生。于教轻忽自
    他失敬。功福沈沦故制罪也。别罪也别具四
    缘。一有佛经律。二不写传持。三不生尊重。四
    安处卑微便犯。就文为四。初标名劝持。次剥
    皮下示书写法。三常以下劝盛持供养。四若
    不违制结犯。初如文。剥皮等者先举难行而
    诫心。如大论云。乐法梵志于十二年遍阎浮
    提求知圣法而不能得。时世无佛法佛法亦
    尽。有婆罗门言我有佛偈。若实乐者当以与
    汝。答言实乐。婆罗门言若实乐者。当以皮为
    纸以骨为笔以髓为水以血为墨。即如其言
    书得佛偈。偈云如法应修行非法不应行。今
    世及后世行法者安稳。木皮下次举易行以
    劝写。三劝盛持中言七宝者或七中之一或
    具于七为经函等。无价香华者唯贵为珍乃
    言无价。故法华云。此香六铢价直娑婆世界
    等。四结犯如文
    第四十五不化众生戒。菩萨弘愿誓度无边
    随所见闻劝发道意。故经云不说菩提名为
    杀者。道牙损灭莫不因兹故制犯也。别具三
    缘。一对所化境。二不起慈悲。三舍不劝导便
    犯。就文为三。初标能化之心。遍拔众苦故云
    大悲。次入下对境立誓。三是菩萨下违制结
    犯。初如文。次文又三。初示见人令受归戒。次
    若见下示见杂类令发道心。三而菩萨下示
    令总劝凡是有情咸发道意。初言三归者佛
    法僧宝为世良田。若不归之无由得脱。故法
    句经。如佛在世时天帝释知命将终应受驴
    报归依于佛。礼拜之顷其命便终。托彼驴阴
    母驴?断。踏破坏器被陶师打胎落。即还入
    天帝身。未逾食顷天帝便活。殡命之而起归
    依尚脱斯报况复长时。故先劝示令授三归
    次授十戒。三归是十戒之体故也。余三如文
    第四十六说法乖式戒。说法利人意在弘益。
    尊卑有轨彼此虔诚。今乃趣尔宣扬威仪失
    绪。自他轻忽法水难停故制犯也。别具三缘。
    一对听者。二非牀座。三随说结犯。就文为三。
    初标能说之心具如法华。大慈悲为室柔和
    忍辱为衣诸法空为座。举一摄三故云大慈
    悲。若入下示说仪式。如希孝顺父母者示令
    劝他尊重说教之人。敬顺师教者示令劝他
    恭顺师所说教。西国外道多事火神专注礼
    敬念念相续。故举此事比敬人法。三其说法
    下违制结犯
    第四十七立制灭法戒。有力之人受佛付嘱。
    既能禀戒应护三宝。庶得佛法长存为五乘
    之轨导。今乃恃势立制非法违佛付嘱。乖受
    本心致令日隐舟沈苍生眼灭。是故制犯。别
    具四缘。一信心受戒。二自恃高威。三立非法
    制。四损灭佛法便犯。就文为三。初标有戒之
    人。言四部者比丘等四皆有力能灭法者。次
    自恃下出非法制。制于如法比丘四拘系帐
    籍。阙于剃发出家。已出家者不得习学决疑
    修福。但为营理俗务故云不听出家乃至非
    法非律。三而菩萨下违制结犯
    第四十八自破内法戒。菩萨理应依于正法
    诸有所作动合圣怀。今乃附傍胜人。苟求
    名利妄说佛法。应制云听所损尤甚故得罪
    也。别具二缘。一自为名利。二于王等前妄说
    佛法戒便犯。就文为三。初明能破人法。次若
    受下举是况非。三若故下违制结犯。初言横
    与等者。于王等前妄说佛戒曲顺王心。云
    佛听许枷禁打缚僧尼故云横与作系缚事
    等。如师子等者如师子莲华面经云。佛告阿
    难。譬如师子命终之后若空若水若陆所有
    众生不食彼师子肉。唯师子身自生诸虫自食
    师子之肉。阿难我之佛法非余能坏。是我法
    中诸恶比丘之所破坏。外道天魔虽破佛法
    人多□信是故云非。内众毁破人多生信。譬
    如自食。次举是况非中。言如念一子者如母
    念子。以命从之如事父母使无讥谤。父母能
    生生身佛戒能生法身。恶谤伤心。痛之何及。
    是故举于三百?刺及入地狱百劫受苦。而
    比闻毁一言。而况等者。自作教他他因破法。
    以他望自自因他缘故云因缘。逆佛教法云
    无孝顺。结犯如文。次如是下第二结劝如文。
    诸佛子下第三总结为三。初标数。汝等下等
    第二劝持。过去下第二劝学
    诸佛子下第三大段流通为二。初流通一经。
    次流通一品。初又四。初劝诵。次正流通。三明
    利益。四各三。初劝诵三者。初标名数。三世
    下第二举三世诸佛皆诵。我今下第三举释
    迦自诵。举此二文为劝之由。汝等次正流通
    三文者。初劝流通之人应受持下次明流通之
    相。流通下第三约时对机明流通事。得见下
    第三利益中三文者。初明值圣。次世世下明
    离苦。三当生下明得乐。我今下第四大众奉
    持三文者。初举自劝他。次如无相下指广言
    无相者。应是天王名为相从天目品也。此等
    诸文连前九戒。是故至此方指广耳。三三千
    下大众受持。言三千学者。谓三千界所学之
    者有本言士天宫云。人误改之。捡梵网者字
    为正。略举一化故云三千时坐听者举此南洲。
    亦有戒本无此一段。文不周足。前劝奉后受
    持故。尔时下第二流通一品四。初结说心地。
    二总结十处。三明所明所说之法。四大众奉
    持。四文各二。初文二者初明此土释迦说竟。
    次举千百亿释迦为例。从摩醯下第二总结
    十处。二者初此释迦所说十处。次千百亿下
    明千百亿所说十处。略举三种通收十也。言
    十处者初坐金刚座说十世界海。二至帝释
    宫说十住。三至焰天说十行。四至兜率说十
    向。五至化乐说十定。六至他化说十地。七至
    初禅说十金刚。八至二禅说十忍。九至三禅
    说十愿。十至四禅中说我本源莲华藏世界
    心地法门品。一切下第三明所说之法。二者
    初别列五藏。次如如下总结。初言一切佛心
    藏者戒法即心。心众生三无差别名为佛心。
    佛心遍摄具如法华实相之心具百界千如故
    名心藏。心喻如地能持万物故云地藏。此
    心即戒。戒具定慧含藏三德名为戒藏。依圆
    菩提四弘十愿于轻重戒。一一修行愿愿互
    融戒戒相摄一切行愿无不归之。故大论云。
    能以少施小戒出过声闻辟支佛上故名无量
    行愿藏也。因果等者谓因中佛性常住藏也。
    果上佛性常住藏也。所言因者因于戒法入
    十发趣乃至等觉名之为因。妙觉为果。若因
    若果佛性常住行愿无减名因果佛性常住藏
    也。何者缘理持戒佛性为心。依正一如色香
    中道。中道法界不变名常。?陈?谀潜橐磺?br> 处岂非藏耶。法性僧性一体无殊并可言藏。
    何者觉心名佛离染名法无诤名僧。故净名
    云。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故涅??云。言佛性者
    犹如虚空。非内非外。若内外者云何得名一
    切处有其义。若是不得妄引大论佛法二性
    分张有无。误将涅??权对迦叶除墙壁瓦砾
    以之为难。具如金?论中委述。次总结中言
    如如者总结上文。咸归一理理无差异故曰
    如如。如如者结上之法。一切结能说之人即
    释迦及千百亿释迦也。问上列诸藏有五藏
    何差别。答前三属性德三因后二属修得三
    因。理性觉智名佛心藏。即是了因。如木中火
    能照用之性。理性正因法身之体遍而不动
    犹如大地。如木中火天然热性。理性戒藏从
    断惑边即解脱德。对于缘因如木中火熟食
    之性。无量等者愿即了因。愿由智发故。行即
    缘因万行之缘。断惑自在故。佛性常住常即
    是正因。法体遍故。应知以修了性以性发修。
    修性不二如木出火。内外无殊。对修未修不
    分。而分各分三性。分而不分咸通初后。应约
    六位方免滥疑。一切有性具理三因。解三不
    昧名字三因。观三无间入五品位。观行三因。
    获净六根入圆十信。相似三因。破界外惑入
    圆初住乃至等觉四十一位。分证三因。妙觉
    无上究竟三因。理如故通事异故六。初心理
    是而无疑。究竟妙觉而无滥。千百亿下第四
    大众奉行二者。初明千百亿世界机缘受行。
    次若广下指广

    叙曰。明旷生地洲属天台。县邻章安。洲?忱?br> 务。天台五叶继踵三洲。岂无宿曾见闻。今方
    忻遇者自幸。髯之岁问道东南。弱冠之年名
    住剡邑。圆具才毕北面于国清海冠。凭从
    师常闰。既逾一纪施途故园。人处荒芜悲伤
    属因。唯经唯戒答乎地恩。故以书之被当时
    也。诸有阙略他疏委寻。同声见闻推功有本。
    愿大师道眼遥鉴丹心。值佛闻经以为杖托
    耳。大历十二年二月初一日。于台洲黄严县
    三章寺记之。略释十如义。相以据外。性以据
    内。主质为体。功能为力。造作为作。习因为
    因。助因为缘。习果为果。报果为报。初相为
    本。后报为末。初后相在为究竟等
    天光王品者从菩萨名以目品也。问序列十
    处多重者何。答初重总叙台叶共列十处。次
    尔时下至亦复如是示第一生八相十处。入
    天宫即是升兜率。十处所说即转法轮。入胎
    住胎出胎并下生摄。出家成道即七相耳。略
    无涅??。次吾今下至清净略列余生十处。正
    明此世化方。故知番番示成正觉。并历十处
    摄诸有缘。至舍那所受菩萨藏。及为他上说
    佛心地。乃至涅??方名反。顿部在初故略四
    味。问此结华严处会不等何耶。答经度不尽
    广略有殊。是以今文长彼化乐及初二三四
    禅五处。华严云。不离本座。此云起说圣化难
    测。随机见述(云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